救护队员
留学结束后,拉加德回国,开始在大马士革大学教日语。日语教育的专家已经没有人留在叙利亚了。国际交流基金也好,国际协力机构也好,老早就从叙利亚撤退了。
“我现在在拼命想大步老师当时是如何教我们的。”
拉加德给我发来了邮件,于是我把之前在叙利亚课堂上做过的活动相关资料全部整理后发给了她。我却没能回到叙利亚。
“那个时候,哈扎尔做出的‘登山’姿势,手忙脚乱的,怎么看都只像是溺水一样的姿势呢。”
“拉哈芙明明是棒球裁判,却作出一副吹笛的样子。不过大家谁都不懂棒球,所以当时也没有觉察出有什么奇怪的。”
“努尔·马沙和努尔·阿尔吉贾克莉扮演夫妇,海什姆和哈扎尔还有赫芭扮演孩子。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啊。”
“训练数词的节奏游戏,最不擅长的可是拉加德你哟。”
“在快速朗读单词卡片的时候,哈扎尔一个人兴奋极了,叽叽喳喳的,一没读对就蹲地上。”
“玩关于电影的猜谜游戏时,只要是你出题,答案一定是你最喜欢的电影《教父》没错了。在你说‘描述的以下场景,是哪部电影中的?’之前大家都已经知道答案了,哪里还是猜谜。”
我补充写下了这些事情。回忆起来,就停不下来了。
“爆炸发生的时候,我们冲向现场。那里究竟有多危险我们无法预测。只是朝着现场冲过去。我们不是机器人,当然也会害怕。只是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行动,要么逃跑。我们选择行动。”
“在朝着危险的地方冲过去的时候,我最开始想到的是家人。如果我受伤了,家人会怎么想。这个时候想着的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当到了现场,受伤的人就在眼前,这个时候脑袋里想着的就只是我要怎么才能帮助他们了。”
“第一次,那么悲惨的场景就发生在眼前,那天晚上,我始终没能睡着。”
面对英国的电视台BBC的采访时,拉加德是这么回答的。她除了在大马士革继续做日语系的助教之外,也成为了叙利亚·阿拉伯红新月会的救护队员。我是在中国时看到了她的采访。
“其实最先决定成为救护队员的是拉哈芙。”
拉加德告诉我。
“我想,不能让拉哈芙一个人去。”
她和我讲了第一次奔赴悲惨现场时候的事。
“我和拉哈芙的支部在不同的地方,当时爆炸发生地离拉哈芙支部很近。但是她们人手不足,向我所在的支部发出了救援请求,于是我就去了现场。拉哈芙也在。当时我们俩目光碰上了,却什么也没说。那个时候,老师你知道我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吗?我想把拉哈芙带回去。我也明白我必须最先考虑的是受伤倒下的人。毕竟是因为这个我们才在爆炸现场的。但是老师,说真的,我当时是真的不想让拉哈芙看见这种惨状。”
拉加德和我谈起这件事时已经是辞掉救护队员,离开叙利亚以后了。
《彼时的叙利亚》第二章 学生们 / 六年
现阶段正在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彼时的叙利亚》。本博客会介绍书的一部分内容。
0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