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老师,最近觉得汉字看起来好像蟑螂啊。”
拉哈芙在大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日语系的学生们在四年里大约要学习一千五百个汉字。日语的假名文字只需要花两三周的时间基本就可以开始使用,但汉字却不是那么简单了。在日本有两千一百三十六个汉字被选定为常用汉字,根据日本国语教育的规定,初中毕业就得掌握这些汉字。然而叙利亚的学生们要在四年内学完这些常用汉字的将近四分之三,所以对于拉哈芙的这个说法也不难理解。考试前在本子上反复练习汉字,觉得它像颠倒着的蟑螂也合乎常理了。
不过我对自己的汉字水平也没有自信。阅读虽说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写这方面,觉得越来越吃力了。作为一名日语老师,对此我也只能表示抱歉。在中国,经常有学生指出我在黑板上写的错别字,我也是慌慌张张地去改正,一个劲儿地道歉。
在叙利亚也并非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
我教过学生们“臭”这个汉字的读法和含义。“恶臭”,“异臭”这些词也教过。
“老师,那个汉字,是不是写错了啊?”
努尔·阿尔吉贾克莉指出了这个问题。学生们手头上有汉字和词汇的复印本。他们是将国际交流基金提供给日语系的书复印后再使用的。
“嗯?是吗?”
我看了看自己在白板上写的大大的汉字。上半部分是“白”,下半部分是“大”。
“上半部分不是‘白’,应该再加一横,是‘自己’的‘自’吧。”
“哎呀?”
说来也是惭愧,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臭”的上半部分是“白”字。
“真是这样吗?” 我去上课的时候必定会带上字典。当时在课堂上紧急地查了这个字。
“努尔说的是对的。同学们,对不起。我一直以为上半部分是‘白’。谢谢你,努尔。多亏了你,我这辈子都不会弄错这个汉字了。”
“不客气。”
要是话题到这里打住就好了。但是我这人有个坏毛病,总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说一些多余的话。
“谢谢。今后每当看到或者写到这个汉字的时候,我一定会想起努尔的。”
努尔一脸绝望的表情。
“老师,你是要把我当作‘臭’字想起来吗?”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不是这样的,不是,不是。”
从那以后已经过去八年多了,我依然能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如果努尔知道的话,一定又会是一脸绝望的表情吧。
《彼时的叙利亚》第一章 零星的记忆 / 汉字和英语
现阶段正在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彼时的叙利亚》。本博客会介绍书的一部分内容。
0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