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歌

大四下半年,海什姆因为毕业论文一筹莫展。负责毕业论文的是国际交流基金的老师们,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被排除在外了。但是实际上,好几个人已经多次带着原稿来卡西库尔的公寓找我。

海什姆一开始还是从容不迫的样子。

“放心啦,老师。我写的是关于阿拉伯诗歌和日语诗歌。”

这样说了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但是当初稿被导师全盘否决后,他连续几天都来公寓找我。

“头疼啊,老师。”

我读完了初稿。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摘取了他自己喜欢的阿拉伯诗歌,然后写这些诗歌有多精彩。日语诗歌也摘取了两三首,是谁的诗却不记得了。但至少,海什姆写的这份东西不是对比性论文。

“想法是表达出来了,但是这不是论文啊。首先,没有主题。”

“指导老师说全部都要重头开始写。”

“这肯定的。等会儿,重写之前,你先告诉我,这是什么?”我指着论文的最后一页说。

海什姆在必须要记载的参考文献处写了“我的知识”。

“是指阿拉伯语诗歌。因为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在哪了解到的,参考文献就是我的知识。”

“有意思,但是这不行。”

一边吸了好几根烟,一边思考海什姆的论文题目。即使写关于阿拉伯语诗歌和日语诗歌,但题材繁多,以什么为切入点来进行对比,完全没有头绪。最后放弃写关于阿拉伯语诗歌的论文。

“写《万叶集》如何?”我只是灵机一动这么说了。

“是奈良时期的?”

“是的。海什姆不是也喜欢历史吗?《万叶集》并不只是天皇、贵族的诗歌,也有一些佚名的诗歌。结合这个,写关于奈良时期的这些人的生活环境如何?”

“我查一下。”

原本在叙利亚就没有日本的书。无论选哪个主题,都只能在网上找资料。没办法,就算让我来写,也相当棘手。但是,海什姆开始收集《万叶集》的诗歌,好歹凑出了个文章雏形,将论文提交了。


过了三年半,日本新闻社的记者来访大马士革大学日语系,报道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想法。在2013年12月5日的报纸上,报道的标题是“炮轰下的日语课堂”,“大学中弹,十五人丧生”,“叙利亚内战”。那个时候,海什姆在一个日本人都没有的日语系教起了日语。曾经我教过的学生们,毕业后作为日语系的助手,向低年级的同学们进行教学。拉加德在去福冈之前,也这样教过。没有日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学。自己本身对日语也没有自信,日语系就维持着这样的现状。

海什姆在报社记者面前,背诵了《万叶集》里《防人歌》的其中一首。

“可良己呂武,須宗尓等里都伎奈苦古良乎,意伎弖曽伎怒也,意母奈之尓志弖”

《防人歌》是一首古代担任北九州警戒任务的士兵们诵咏的诗歌。

“唯遗黄口儿,执裾啼未止,孤独无所依,其母踪难寻”

在卡西库尔的公寓里反复商讨和修改,终于完成了海什姆的毕业论文。这是那其中的一首诗歌。

“我认为这首诗歌所说的正符合叙利亚人民的心境。”在报纸报道里,海什姆是这样回答采访的。

我在日本读了这篇报道。这两年里一直再想回到叙利亚去。然后当我读到海什姆说的话时,我认为我曾在叙利亚的经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今后回到叙利亚也是件有意义的事。


《彼时的叙利亚》第二章 学生们 / 防人歌


《万叶集》

现存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约在八世纪后半叶完成。这里使用的汉字被叫做万叶假名,与汉字的意思无关,是日语语音表达的一种。从天皇到无名氏农民,收集了各个阶层创作的约四千五百首的诗歌。


现阶段正在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彼时的叙利亚》。本博客会介绍书的一部分内容。

Daiho Tsuruoka's Works

鶴岡大歩の作品を紹介し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