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歌 2
2011年,我在中国的武汉教日语。我依旧带着吉他去上课,吉他是在武汉新买的。
“老师,这次文化节我们准备合唱《岛歌》,您能帮我们吉他伴奏吗?”武汉的学生问道。我在这里也教了《岛歌》。
“在舞台上演唱吗?”
“是的,班里的女生一起合唱。”
“那是不是我要在台上弹吉他?”
“是的。”
我任教的班级百分之九十都是女生,当我告诉在叙利亚的阿尔海什姆他们时,他们打心眼儿里羡慕。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没有自信在大家面前弹吉他,这不是谦虚。当我受到学生邀约时也曾担心会搞砸演出,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因为这首歌是《岛歌》。
文化节在5月举办,学生们穿着白色长裙在后台候场。服装好像是租来的。仅仅是统一服装这一点,我就感受到了中国学生与叙利亚学生的不同。武汉的学生们,还为这首歌设计了舞台动作。
“老师,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什么?”
“上台前能不能给我们点建议?”
“嗯……”
在叙利亚,我花了一个多月才教会学生这首歌。而中国学生一周就学会了这首歌,并且在一起反复练习,已经唱的很好,与其让我对她们提建议,不如说我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弹错和弦。
“我跟你们说过,我曾经去过叙利亚吧。我在那里也教了学生这首歌,和他们一起唱。他们也很喜欢这首歌。所以这首歌对我来说很特别。”
我对学生说道。
“这两个月,叙利亚局势不稳定,大家也许有所耳闻。我有一个叙利亚学生住在德拉,她发邮件告诉我,那里没有电,没有食物,也没有饮用水。我告诉过你们这首歌的含义吧。”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基于冲绳战争,有一句歌词是,“让我们永远这样,如风息浪止的傍晚”。学生们安静地听我诉说着。
“今天唱这首歌的时候,你们能在心里想着叙利亚吗?”
“我们会的,老师。”
然后我们便登台了。
神奇的是,我居然没有弹错一处和弦。之后我很开心地把合唱视频分享给了叙利亚的学生,并陆陆续续收到大家的反馈。
“唱得真好,简直不敢相信。”
“合唱得简单大方,衣着优雅,跟她们相比我们简直,哈哈哈。”
“我唱的更好呢。”
第三句是纳西布发给我的。他还说,“好想再跟老师一起唱”。
“老师没有我弹得好,记得多练习。”
穆达尔说道,最后还补充了一句:“老师,我有一个请求,想请你回叙利亚。”
谁也没想到叙利亚的局势会恶化至此。
半年后,我开始和拉米兹商量去叙利亚的事。
“大马士革应该还安全,但是老师,你要是来了千万不要离开大马士革。”
《彼时的叙利亚》第三章 重逢 / 一年后
现阶段正在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彼时的叙利亚》。本博客会介绍书的一部分内容。
0コメント